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向下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Empty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發表  Harrison 2015-12-29, 12:19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5/1219/3255942.html

大公报讯】记者卞卡?、实习记者汤艾加报道: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和出版”)主办,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和饶宗颐文化馆协办“近现代中日关系研讨会暨《岩波新书.日本近现代史》丛书首发式”昨日于饶宗颐文化馆举行。
  《岩波新书.日本近现代史》为日本岩波书店所出版的十卷本日本近现代史读本。中和出版推出该著作中译本,有助中文读者了解日本对本国近现代史的思考,意义深远。
  復旦学者参与审校翻译
  中和出版此次推出这套丛书的第一卷《幕末与维新》与第二卷《民权与宪法》。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翠玲谈及该套丛书的缘起时说:“事情的出发点在联合出版集团前总裁陈万雄,能成功出版,幕后‘操盘手’则是復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静波。”
  徐静波担任了丛书中译本的策划和审校。他表示:“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史料全,观点新。写这套书的学者大多是温和的自由主义者,进行主观评价的时候用词严谨。”同时他也指出了书中的问题:“有些部分我不是那么满意,例如第五卷对南京大屠杀的部分介绍得语焉不详,态度暧昧。不过总体来说这套书与之前的左翼观点不同,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看日本学界的歷史学家怎么看自己的歷史。”陈万雄则分享他对这套丛书的评价。
  有助认识香港日佔时期
  本次近现代中日关系研讨会议程丰富,讨论主题深具启发。来自復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臧志军在研讨会上阐述了近代东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中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他亦分享了翻译丛书第二卷《民权与宪法》时的心得,总结道:“文明国家必要的条件是尊重每一个弱小的存在,展示基础上的自由选择。”
  参与讨论会的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名誉研究员李培德曾留学日本,师承日本歷史学家滨下武志。他在会上讨论“香港与日本的关系”,并分享部分他多年研究的一些成果。其中有些史料被两岸四地的日本近现代歷史研究学者重视,如一八五一年一位日本商人初抵香港所绘“香港胜览”,暂为已发现最早的日本关于香港的图像史料记载;及日佔时期香港用于政治宣传所出版的画报《大同》刊面。
  关于日本对于香港的歷史资料分享上,他更提到日本的华侨问题研究家可儿弘明,在新亚学院任教期间留下的数部以香港为调查基础资料而撰写的学术著作如《香港水上居民:中国社会史的断面》;还有现存于日本靖国神社的日本将士若林在攻佔香港时所写的日记等,有利于研究日本与香港的关系特别是现在很少被人关注的日佔时期的香港歷史。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Empty 回復: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發表  Harrison 2015-12-29, 12:20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2/21/FC1512210001.htm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複雜而深刻,如何啟示華人社會以更加思辨和全面的視角去看待近代以來的中日兩國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日前,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了《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的中文譯本,並藉首發式舉辦了近現代中日關係研討會,引起了社會的積極反響和共鳴。■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在研討會中,圍繞《日本近現代史》叢書的第一卷《幕末與維新》、第二卷《民權與憲法》,翻譯者們講述了自己的翻譯心得;同時,來自兩岸四地的學者也在探討會上就歷史以及當前的中日關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氣氛熱烈。多元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也讓參會者對《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以及中日兩國的關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具有珍貴價值的《日本近現代史》
12月18日,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主辦、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和饒宗頤文化館協辦的「近現代中日關係研討會暨《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叢書首發式」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乃是日本聲譽卓著的岩波書店所出版的十卷本日本近現代史讀本,出版之後在日本廣受歡迎,各卷本均多次再版,很多都出了十版以上。今次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推出的中文譯本,有助於華人讀者更加詳細了解日本對本國近現代史的思考,意義深遠。
在新書發佈會上,香港中和出版公司推出了《日本近現代史》叢書的第一卷《幕末與維新》與第二卷《民權與憲法》 。中和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陳翠玲女士介紹了這套叢書的出版淵源。本套叢書中文版的策劃和審校、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靜波教授介紹了叢書的主要內容和翻譯情況。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聯合出版集團前總裁陳萬雄博士則分享了他對本套叢書意義的評價。
是次活動的另一個亮點,乃是中日關係研討會。是次近現代史中日關係研討會的會議議程非常豐富,研討會分別由香港中國近現代史學會理事、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麥勁生教授和日本問題專家、浸會大學歷史系周佳榮教授主持。來自香港、澳門、台灣以及中國內地的學者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整個討論過程極為精彩且深具啟發意義,內容涉及中日關係、香港的角色與地位、近代日本史學觀、中日兩國軍事史等等。
譯者闡述「落後就要挨打」
在研討會上,《民權與憲法》的譯者、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臧志軍從近代東亞社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視角出發,講述了自己翻譯《民權與憲法》一書的感悟。
社會達爾文主義倡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漢字字面的理解上,中日兩國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似乎大體上無差異。不過,中日兩國對這一觀念的理解,仍舊有着差別。這種差別,或許成為了後來兩國關係跌宕起伏的思想源頭之一。
臧志軍認為,將社會達爾文主義用最為簡明的語言概括為「落後就要挨打」,但是中日兩國的思想界、知識界的着重點卻略有差異。在中國方面,思想界所倡導的「落後就要挨打」,乃是一種對自己、對民族、對國家的警醒,也是對現實的一種描述。
不過在日本方面,「落後就要挨打」的重點乃是在「就要」兩個字上。換言之,日本思想界的部分人認為:落後者、弱者,就應當挨打、應當遭受必然的欺凌。在日本方面,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了文明開化、富國強兵、對外擴張的思想淵源,最為重要的是,這種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理解,構成了日本對自身侵略行為合理化的一種「辯護」。例如,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陰便提出過「失之於歐美、補償於鄰國」的擴張見解。
臧志軍提及,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歐美列強多視日本為「文明國家」,對日本的野蠻型認識不足,也加以忽略。這種情形發生變化,乃是到了珍珠港事件之後,西方社會對日本野蠻的一面,才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體會。
暢言中日歷史、思想與現實的博弈
中日兩國的軍事戰爭已經在七十年前結束,但是矛盾和衝突卻並沒有化解。來自澳門的中日關係學者黃天從多個方面概括了中日兩國戰後的矛盾和衝突。他表示,戰爭雖然已經完結,但是圍繞東京審判、《舊金山和約》、釣魚島問題、南京大屠殺、慰安婦與強制勞工、靖國神社參拜等多方面的爭議,一直未有停止。黃天認為,因為冷戰的爆發,東京審判中,一些甲級戰犯嫌疑人未有接受審判,所以整個過程顯得並不徹底。但即便如此,今天的日本右翼仍舊想翻案。而針對《舊金山和約》,中國政府也發表聲明表示了拒絕。
亦有學者認為,戰後,日本的史學界思想曾經一度在馬克思主義的左翼史觀的影響下,對戰爭作出了反省。但是近年來,伴隨日本社會整體的保守化、右傾化,史學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在日本,以「自由主義史學」為名的史學觀念認為日本帝國時代的統治集團乃是多元非一體的,有着歐化VS復古、保守VS進步的區別,從而將戰爭的責任相對化。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中日兩國之間對歷史認識的框架發生了改變,兩國史學界的默契、共鳴減少;摩擦和爭議變多。
來自台灣的學者林泉忠則認為,海峽兩岸如何面對日本在東海、南海的挑戰,如何建立一種符合兩岸共同利益的合作機制,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方面。他表示,兩岸應該先成立研究機構,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Empty 回復: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發表  Harrison 2015-12-29, 12:24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51222/s00005/1450720420330

【明報專訊】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主辦、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和饒宗頤文化館協辦的「近現代中日關係研討會暨《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叢書首發式」,上周於饒宗頤文化館舉行。這套十卷譯著暫時只出了兩本,分別是第一卷《幕末與維新》與第二卷《民權與憲法》。
中和出版總編輯陳翠玲談到叢書的出版緣起時表示,早在2008年她還任職三聯時,已有出版一套較完整反映近現代日本歷史、思潮、社會,以至戰後日本知識分子反思的叢書。在多番轉折,延緩經年後,最終找到眾望所歸的內地日本專家學者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靜波教授幫忙,參與策劃工作。
徐靜波教授後來發現日本岩波書店近年出版了一套《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這套書正正與中和出版相關計劃類似,經反覆審議其內容,及商妥版權後,最後決定將全套十卷《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翻譯成中文版本,並由徐教授籌組專家翻譯團隊,開始譯校工作。經多月來的努力,陸續看見成果,首先推出了兩卷,希望在明年完成全部十卷。
徐靜波教授形容這套書的作家學者是一班「溫和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們與國人熟悉的上一代日本左翼知識分子有所不同。例如卷五的加藤陽子在書內對南京大屠殺的描述就顯得有意迴避、語焉不詳。
史料豐富 脈絡清晰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十卷叢書包括:卷一、《幕末與維新》井上勝生;卷二、《民權與憲法》牧原憲夫;卷三、《日清、日俄戰爭》原田敬一;卷四、《大正民主運動》成田龍一;卷五、《從滿州事變到日中戰爭》加藤陽子;卷六、《亞洲、太平洋戰爭》吉田裕;卷七、《佔領與改革》雨宮昭一;卷八、《高速增長》武田晴人;卷九、《後戰後社會》吉見俊哉,以及卷十、《應該如何認識日本近現代史》岩波新書編輯部編。
中和出版在介紹這套叢書時說,這班作者大多是在日本近現代史研究上卓有建樹的學者或教授,他們運用了既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對完備的史料,力圖對日本近現代史的各個階段作出接近史實的描繪。這套叢書可謂是日本學者在這一領域內最新的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史料豐富,敘述脈絡清晰,問世以後在日本國內廣受好評,一版再版,很多都出到了十版以上。這次由中和出版推出中譯本,有助中文讀者了解日本對本國近現代史的思考,意義深遠。
誠如當日參與研討會的香港日學專家、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香港亞洲研究學會前會長李培德博士所言,想更深刻了解中日關係,人們應該從多方面了解日本,包括多看不同語言的書本文獻,包含中文、英文,當然包括日文。所以,這套書的出現,意義尤其重大。
文、圖:冼偉強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Empty 回復: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發表  Harrison 2015-12-29, 12:27

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5/12/18/010026202.shtml

「近現代中日關係研討會暨《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叢書中文版首發式」今日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
研討會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主辦,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和饒宗頤文化館協辦。叢書首發儀式後,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學者及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就中日關係,日本近代史研究,以及日據時期的香港等議題發表演講,呈現當下兩岸四地研究中日問題的最新進展。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聯合出版集團前總裁陳萬雄,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文宏武,以及中和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家駒等出席首發儀式。
2006至2010年間,日本知名出版社岩波推出一套書目,請來日本研究近現代史的知名學者撰述,輯成10冊,為學界回顧日本自江戶時代以來的社會及文化狀況,提供了新鮮的向度。如今,聯合出版集團旗下中和出版社推出此系列書目的中譯本,為中文世界的讀者了解明治維新以來的中日關係,提供更多元豐富的視角。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10062379_623348
陳翠玲談及出版《日本近現代史》叢書緣起 攝:李夢
談及出版緣起,中和出版社總經理兼總編輯陳翠玲提到自己七年前與時任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的一個約定。2008年,陳翠玲談及自己有意出版一套討論中日關係的叢書,得到陳萬雄支持。後來,陳翠玲離開三聯,參與籌建中和出版社,有關這套叢書的出版計劃也延遲下來。過去幾年裡,戴季陶的《日本論》和蔣百里的《國防論》相繼由中和出版社推出,且收穫坊間不俗評價,陳翠玲認為時機到了。
經眾人舉薦,中和出版社請來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靜波擔任總策劃。去年3月起,雙方商議,羅列書單,安排出版計劃。然而,書單中作品篇幅長短不一,且分散在十數間出版社,合輯出版難度較高。後來,徐靜波在日本訪學期間,聽聞岩波出版社推出「日本近現代史」系列,欣賞叢書作者描述日本近現代政治、社會和文化景狀時的方法與態度,故與中和出版社商議推出該系列叢書的中譯本。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10062380_994779
徐靜波分享叢書策劃經過 攝:李夢
徐靜波介紹,參與寫作此系列叢書的日本學者,如牧原憲夫(卷2《民權與憲法》作者)和加藤陽子(卷5《從滿洲事變到日中戰爭》作者)等,大多是溫和的自由主義者,傾向「描述事實」而非「直陳觀點」或「價值評判」。鑒於近年日本社會右傾化現象明顯,左翼史學家如井上清等漸被主流學界邊緣化,岩波這套新書的面世,也是日本學界現狀的直觀呈現。儘管徐靜波並不讚同書中對於南京大屠殺和日軍侵華戰爭的曖昧模糊的描述,但他說這一系列作品,更全面地梳理了日本近現代歷史,有助中文世界讀者重新看待中日關係過去百多年來的變遷。
叢書第二冊《民權與憲法》譯者、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臧志軍在研討會上,也提及這一系列書目「用事實說話」的論述特點。他認為,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和日本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國將「優勝劣汰」看成「救亡圖存」的理論基礎,而日本則將這一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當成向外侵略擴張的理由。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周佳榮也提及,中國通常認為中日兩國在文化及歷史積澱層面有頗多相似處,然而,實際的情形是,兩國的近代化進程,不論理論支撐抑或實際沿革,都頗為迥異。其中的差異處,值得學界繼續發掘。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10062383_999225
叢書首發式現場 攝:李夢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書館名譽研究員、香港亞洲研究學會前會長李培德與觀眾分享日據時期香港報章刊登的宣傳畫,以及日本航海人繪製的香港地圖等,以解釋香港在日本接納西洋文明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透過這些文字及圖片史料,我們不難發覺,香港,乃至上海和新加坡這些臨海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日本人了解並吸收西洋文明,助力頗多。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 10062381_451615
與會嘉賓合影 攝:李夢
下午的研討會上,來自台灣、香港、澳門和中國內地的學者,繼續就當下中日關係的焦點話題,如釣魚台問題,反思日本侵華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中日兩國的「總動員」思想等,提出問題並分享見解。
【編者按】《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中文版第一、二冊《幕末與維新》以及《民權與憲法》現已面世。更多資訊請瀏覽中和出版網站:www.hkopenpage.com、。
(本文為「橙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