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新界東北發展與時代脫節

Nomad  :: Society :: News

向下

新界東北發展與時代脫節 Empty 新界東北發展與時代脫節

發表  Harrison 2013-08-02, 16:27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新界東北發展與時代脫節 Empty 回復: 新界東北發展與時代脫節

發表  Harrison 2013-08-02, 16:31

https://www.facebook.com/blackclothesclub?hc_location=timeline

羅健中︰新界東北發展與時代脫節
(本文2/8/2013 刊於《信報》) 

發展局早前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作出修訂,新計劃增加公營房屋比例,把坪輋、打鼓嶺從計劃中剔除,重新規劃為新界北發展的一部分;政府規劃的東北,有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地帶、完善交通配套、環保節能建築……,也為巿民提供就業機會。


不過,修訂不但未能平息民憤,反而牽引出更多問題(或醜聞),令反對發展東北的聲音愈來愈響亮,反對者要捍衞東北的決心也愈來愈堅定。在這種情況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能夠達成共識、早日上馬,可說幾乎沒有可能。


政府的論述是,香港缺乏土地解決嚴重的屋房問題,所以要用盡辦法覓地,並要增加發展密度,以解決市民的居住需要,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居住需要;因此,覓地要快,要見縫插針,總之是起樓至上。

不過,有關發展帶出的管治問題,例如收地背後的利益分配和發展質素等等,本應及時予以正視和優先解決;但以官方的論述邏輯看,這些意見很可能「由於時間關係」,會視之為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未明年輕人所需


時事評論員可以指摘是「政治」令東北新發展區的大計受阻,但政治從來都是管治,亦是規劃的組成部分,從政者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政治是政策的一部分,它在各個事情上永遠都有角色。


東北發展遇到重大阻力的主因,是政府對香港的將來、對何謂美好生活的想像,跟年輕一代所需的和他們為自己計劃的,可說南轅北轍。簡單而言,政府在回應年輕一代對生活的要求、想像、香港將來所需的各方面,要得到他們認同和支持還有很大的距離。

粉嶺北和古洞的發展大計,只是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的修訂版,都是大興土木建,加入一些當代詞彙,例如環保節能和復耕。
在新界建立新巿鎮始於1970年代。這個麥理浩年代的產物,可說是政府當年在六七暴動之後,對香港社會的回應;政策包括興建新市鎮、為巿民提供免費公共醫療、教育、改善社會和勞工保障等等。


新市鎮主要由一式一樣的公屋、學校、社區設施組成,當中亦有一些私人樓宇和商場;規劃還包括公共交通系統,讓新巿鎮可與城市的中心連接起來。簇新的高樓大廈,提供整齊、衞生的居住環境,加上學校、醫院、社區設施,再配合本區就業;而公共交通可方便市民往返傳統的巿中心和新巿鎮的家,新巿鎮對當年擠在唐樓板間房、山邊木屋的香港人,當然充滿吸引力。
此外,政府還以乙種換地權益書,讓新界的地主以每五平方呎收回的農地,換取兩平方呎位於新界的屋地,以說服地主交出土地,配合發展大計。因此,四十多年前新市鎮發展能順利推行。


四十年過去,只要翻開剛修訂的東北藍圖,曾經經歷香港經濟起飛的一代,都不難發現,新計劃基本上是沿用相同模式,到新界東北收地發展。這個計劃,不但似曾相識,簡直是懷舊;過去和現在,最主要的分別是以現金賠償,取代乙種換地權益書。
建設東北新發展區主要是為年輕一代,但諷刺的是,年輕人卻不支持這個計劃;發展得不到支持,是由於整個發展計劃沒有特別值得讚賞的地方——規劃師和城市設計師以1970年代的思維,規劃香港年輕一代的生活、規劃香港的未來,他們提出的新巿區對上了年紀、當年搬到新界、在那裏安居樂業的一代,或許還有點吸引力。
舊思維發展新市鎮


這個計劃,聲稱為年輕人而建,可是計劃的落實,其實是摧毀年輕一代所珍惜的美好事物,摧毀令他們能建立美好生活的現況。年輕一代,於香港已有相對完善社會保障的年代成長,他們成長的香港,有九年免費教育、免費和高質素的公共醫療、頂級基建;社會亦高舉廉潔、公正、思想和言論自由,年輕人有個性、重創意,走自己的路,他們一步一步,建設自己的生活,亦建設香港的未來。
八十後陳景輝在反高鐵時曾經表示,他反對的不是高鐵本身,而是這種發展模式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他以沙田新城市廣場代表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演繹他所反對的。


我們的八十後、九十後珍惜香港的鄉郊,在那裏,他們可以找到很多可能性,可以建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他們擁抱上一代看不起的農耕,他們不介意住在鄉郊的寮屋,為的是田園生活,亦為了低廉的住屋開支,令他們有更多自由去實踐理想和想像中的生活。同樣的原因,年輕人喜歡政府眼中缺乏經濟效益,需要再發展的舊區、工廈和唐樓。
他們活用創意,已經發展出新的經濟模式,為生活找到意義,亦為香港的可持續性找到出路。他們把生活、工作、社交、文化融為一體,發展出利用社會、技術創新為骨幹,再結合手工藝、回收再利用、農耕等方法。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在我們的舊區和新界的鄉郊都非常活躍,而且證明是成功的。


只要放眼當下的香港,不難發現年輕人已經用他們的創意改變香港。他們跑去耕田,當有機農夫、搞農墟、當作家、當廚師、開餐廳、成立獨立樂隊、搞自己的表演場地、用舊木頭做傢俬、賣二手衫、開設計公司、顧問公司、製作公司、搞公平貿易、開有機咖啡店、發展apps……。他們喜歡鄉郊、油麻地、觀塘、旺角、灣仔、柴灣、中上環、堅尼地城;沙田、將軍澳等地,不是他們的首選。
為理想捍衞東北
我們的年輕人,有相當一部分將來會承繼父母的物業,在公屋成長的,亦能繼續住在父母的公屋單位。他們追求的,不是他們父母輩朝九晚五那穩定而刻板枯燥的工作;他們嚮往的,也不是搬到簇新但缺乏性格的高樓大廈,在規矩多多的私人會所或所謂公共空間度周末。


由政府或社團營運的年輕人宿舍、創意培育中心,由於限制多、缺乏彈性,對充滿創意的年輕一代沒有吸引力,自然不能為他們把創意發展成新的經濟活動提供幫助。


他們亦明白,現今的世界與他們父母打拚的年代完全不同,今天已不再是找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然後儲錢、結婚、組織家庭、買樓、安穩地生活下去的時代。這個戰後的生活方程式已經一去不返。


他們走自己的路、他們或結婚、或單身、他們勇於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為平權而奔走。政府的東北新區,不但不是他們需要的,東北新區恰恰是摧毀他們珍惜和努力建立的。因此他們不會像父母那一代般,接受政府的安排,反而會為理想生活,繼續捍衞東北。


作者為The Oval Partnership董事


羅健中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773&cat_id=6&title_id=616937&rtd=57655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Nomad  :: Society :: News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