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回溯籃球流行文化

Nomad  :: Culture :: Sport

向下

回溯籃球流行文化 Empty 回溯籃球流行文化

發表  Harrison 2012-08-05, 20:15

http://www.hkheadline.com/culture/culture_content.asp?contid=129028&srctype=g
回溯籃球流行文化 1409412747 :lol!:

我愛上籃球是比較晚發生的事情。從中學時期就開始沉迷武術,反倒對流行得多的集體球類運動一直都沒有甚麼感覺,有時湊湊興跟大夥同學去踢足球也是為了聯誼,其實並不喜歡。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專最後一年,好像被某種毒蟲咬到一樣,突然就喜歡上打和看籃球,回溯起來其實也不是甚麼偶然——整個籃球流行文化其實就是在那個時候興起的。
  當年吸引我去打籃球的第一個人不用說,當然就是米高佐敦。記得第一次真正看NBA(也就是不把N年前小孩時看過、連何守信都有份評述的那個年代計算在內),就是91/92年球季佐敦帶領公牛戰勝波特蘭拓荒者隊首次取得二連霸那個時候。NBA在那時候才真正開展國際市場(尤其以一九九二年巴塞奧運,首次雲集最強NBA球星的美國「夢幻球隊」為開端),在足球為主的香港,NBA極受忽視,球賽全是錄播,每周只有一小時(因此前半場只有精華剪輯),而且是放在周日下午的英文台播放,加上還沒有網絡這回事,相比今日,當年在香港要看一場NBA難如登天,因此每星期都會專誠錄影下來反覆回味。

  漫畫媒體帶動熱潮

  同時另一個引誘我愛上籃球的卻是個截然不同的媒體——漫畫。一九九○年正正就是經典籃球漫畫《男兒當入樽》(《Slam Dunk》)開始連載的年份(我在大概一年後開始看到翻版的翻譯本),井上雄彥這部不朽神作的誕生時機可謂好得不能再好,乘上世紀九十年代初NBA進軍世界的旋風俘虜成千上萬的亞洲讀者,同時也把無數人如我帶進了籃球世界。關於這部傑作的讚賞我想不用多說了,它的影響力仍然延續到今天。假如沒有了這部漫畫,我想香港以至許多亞洲地區的籃球人口必然少許多。

  《男兒當入樽》同時也揭示了:一種運動所以受歡迎,並不純靠球賽本身,而是一個整體的流行文化,讓人喜歡呼吸和生活在其中,愛上它的象徵性質。其中一個明顯例子就是球鞋文化,人們愛球鞋當然是很早的事情,但真正帶動整個球鞋文化的還是籃球,而且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籃球。

  在這以前籃球鞋世界頗是沉悶,就是一雙雙白鞋,「魔術手」莊遜那雙帶有湖人隊黃紫色的Converse Weapon已經被視為離經叛道,直到九十年代球鞋設計才開始大解放,這又要再次歸功於「籃球之神」米高佐敦的個人專屬「Air Jordan」系列,帶起了大膽的設計風潮:繽紛多變的用色和圖案、各種物料拼合的設計,甚至用上反光漆皮之類球鞋前所未見的材質,把各種功能與外觀設計相結合。

  在這以前球鞋被視為不莊重、廉價、隨便的代名詞,此後搖身化為時裝之一種,明星、歌星可以大剌剌穿出席隆重活動,以至成為當紅Rapper經常入詞的話題(歌星Nelly更寫了首《Air Force Ones》讚頌這經典球鞋)。球鞋今日成為熱搶時裝甚至炒賣的收藏品,是以前難以想像的。

  失去某些味道

  籃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另一變化就是與黑人街頭Hip Hop文化相結合。這當然因為籃球本來就是美國黑人文化的一部分,但NBA殿堂運動以至運動服飾工業同時也看準了街頭文化的魅力,刻意與之融合以作推廣。我們會看到NBA球場上的球褲愈來愈寬長,跟街頭服暗合;球員互相挑釁的「垃圾話」(Trash Talk)也成了娛樂之一,還有更明顯的變化是球員的紋身刺青,自從超級球星艾佛遜(Allen Iverson)之後,紋身在籃球界愈漸得到容忍以至接受,甚至一些球星的紋身圖案,成為了他們專屬球鞋衣飾的圖案設計(比如艾佛遜的「忠」字或者高比拜仁的毒蛇),完全獲得認同。這亦倒過來幫助紋身文化得以普及和獲得社會接受,刺青不再被視為三山五嶽低下階層的標記——當年薪幾千萬元的職業球員都一身刺花走來走去時,誰還有資格說三道四呢?

  關於籃球與街頭文化的相結合,就特別要提一部美國籃球雜誌《SLAM》。這雜誌今天已是世界最頂尖籃球月刊,但它在一九九四年推出時其實受到不少的批評,因為它是首本將籃球與Hip Hop文化相結合的雜誌,裏面文章充斥的都是街頭俗語或者黑人口語拼寫,甚麼「Ain't no thing」、「Slam-a-da-month」之類,還有受黑人街頭音樂的唱片封面及錄影帶影響的破格排版設計,與正統運動媒體如《Sports Illustrated》等大異,曾經被視為另類。當時讀《SLAM》的文章就如解謎,也因此學懂許多美國街頭俗語,後來再看《The Wire》等美劇才毫無障礙。今天許多這些街語早成了主流常用語(大家都用「Whatsapp」吧?),《SLAM》在這場變化中扮演的角色不小。

  今天再看那個時代仍是無限懷念:熒光顏色的球衣球褲、剃上各種圖紋或字母的「剷青」髮型、專門打街頭戰的Blacktop球鞋、Ice-T粗獷的Gangsta Rap……跟今天發展得更高端、更成熟的籃球文化與工業相比,總覺得有些甚麼味道已經失去了,卻又很難確實說是甚麼。十幾二十年過去,舊日的球友愈來愈少,但還是一有機會就去球場流流汗,多少也是為了緬懷。

  慶幸的是直到今天,最熱門炒賣的Air Jordan球鞋,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幾款,證明我的感覺不是完全的主觀。

  喬靖夫,小說作家,曾嘗試多種不同流行寫作類型,從幻想、架空歷史到偵探警匪,著作逾二十部。近年投入武俠小說世界,以《武道狂之詩》受注目。

文:喬靖夫
部分圖片:喬靖夫、美聯社、法新社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溯籃球流行文化 Empty 回復: 回溯籃球流行文化

發表  Harrison 2016-08-10, 08:29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imagebam.com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85
積分 : 934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Nomad  :: Culture :: Sport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