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向下

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Empty 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發表  Harrison 2015-01-15, 11:25

http://reading.mingpao.com/cfm/BookSharingFocus.cfm?mode=details&iid=1334

fastbook good

愛書人書架: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鄒頌華

旅遊作家

文章日期:2015年1月13日

【明報專訊】若不曾駐足本土,又如何放眼世界?跟曾撰寫Lonely Planet香港、中國及台灣版的旅遊作者鄒頌華談書,本以為將講及那些帶我們闖進異域的旅遊文學;誰知話題總是如回力鏢般回到香港,聚焦本土歷史,以及種種香江被遺忘的人與事。正因為曾見世界之浩瀚,方知植根之地雖小但無可替代。走過絲路、高加索、中東之地,鄒頌華有感:「許多國家的人都可很完整地訴說他們國家的歷史故事。但為什麼香港人不可以?」於是,她埋頭書堆,從她的「癖好」——墳場入手,找回失落的本土故事。

《亂世童真》 記下三狼大天二

修讀法律的鄒頌華畢業後,並沒有選擇當一個地位優越的律師;她買了一張機票,展開足足一年的旅行:先飛到加拿大,再到中美洲,然後從歐洲沿絲綢之路回香港。回想童年,其實鄒頌華自小渴望出國旅遊,可惜苦無機會,只能羨慕身邊常常出遊的同學仔。「小時候,我是一個求知慾頗強的小孩子。那時已很喜歡希臘和埃及的神話,還有西方名人傳記,如居禮夫人、林肯、富蘭克林等,於是也衍生出種種對於異國的想像。」鄒頌華說。書本除了讓她伸展幻想的觸爪,也為她帶來啟蒙——這個作者,就是2013年過身的歷史掌故專家吳昊。「我很小的時候接觸到吳昊的《亂世童真》,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寫成長的五十年代所見到的香港,寫得生動動人。」那是一個艱苦但有趣的庶民香港。吳昊記下了不少當時的怪人逸事——三狼奇案、點心妹、大天二、字花女郎等:「真的很好看,所以我多年來也一直把它放在書架上!」

分析墳墓雕飾 欣賞墓誌銘

鄒頌華近年與友人陳志遠創辦「活現香港」本土導賞團,身分大調轉,由旅人變成導遊。而「活現香港」其中一個有趣的導賞團,就是由她帶領的墳場導賞團。墳場裏的亡靈,在時代的壓疊下或變得默然無聲,但對於鄒頌華來說,都是充滿故事的超時空載體。她對墳場的興趣,始於一次因等船而滯留在香港仔,於是到華人永遠墳場內閒逛的經歷:「我好驚訝,發現上面的名字我都認識——鄧肇堅、黃克競等。於是我便好奇香港墳場到底有什麼故事和典故。」她語帶恭敬的介紹由Patricia Lim所寫的Forgotten Soul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Hong Kong Cemetery,稱這本書為「巨著」,作者用了足足十年撰寫,記錄了跑馬地墳場一共八千個墳墓,整理出多個被遺忘、曾在香港擔當重要崗位的商人、傳教士、官員的資料。另一本由香港史學會出版的《香港華籍名人墓銘集》,則收錄了世上最重要但最易被忽略的文體——墓誌銘。比起華人墳墓,西方注重雕飾及圖像的墳墓好像更為有趣——鄒頌華的墳場藏書中有本叫Stories in Stone,由Douglas Keister所著,內容便集中分析西洋墳墓的圖案及象徵,追蹤它們的起源及意義。「你知道嗎?紐約的Greenwood Cemetery在十九世紀時曾是北美洲第二大受歡迎景點呢!」鄒頌華笑說。原來拋開對死亡的恐懼,墳場也可是個有趣的地方,在這裏,生命以故事的維度再度延續。

當嘗試重新撿拾歷史碎片時,鄒頌華更發現當中的難得罕珍。由香港大學出版的Dictionary of Hong Kong Biography,記錄香港由開埠以來五百個對香港有重大貢獻,或影響重大的人物。「當然當中不少是聲名昭著的人物,但也有不少是做了許多好事卻寂寂無聞的人。」鄒頌華說,比如說她十分欣賞的葡籍女子白理桃(Gloria Barretto)。原來白理桃的家族差不多在香港開埠後就遷移來港,比不少香港人更香港。「白理桃是植物學家,專門研究香港蘭花。麥理浩夫人常跟她一起去行山蒐集野生蘭花標本。她雖然未讀過植物學,但卻憑自修達到專家的級數!她為香港的植物學作出重大貢獻。」二戰時,白理桃的家人被日軍抓入戰俘營,白理桃挺身犯險,把物資偷運入去。「可惜,許多人現在已經對殖民歷史不感興趣。」她帶點無奈的說,有時帶中小學學生的導賞團,一個個呆若木雞,無甚反應,似乎已對歷史不求甚解。

漂泊異鄉 難民家書

身為旅人,旅遊指南無可避免地成為鄒頌華的主要參考書和工具書——但對她來說,Lonely Planet不過是實用的工具書而已,她更感興趣的是各地的風俗文化,或一些鮮被注視的哀傷故事——比如說是滯留異鄉的難民,按她的說法,是一班「被迫到處旅行」的人民。「因為他們是難民,所以不得不離開家園,攀山涉水。他們的經歷很少被提及」。From Nothing to Zero: Letters from Refugees in Australia's Detention Centres一書便記載了多封由難民寫回家鄉的信件,他們都是在澳洲尋求政治疪護的難民,信中揭示他們的無奈苦。此外,除了不同國家的風貌,鄒頌華對各地的精神文化也感興趣;修習瑜伽和不時靈修冥想的她,對印度的生死文化素有研究。由緬甸內觀靜坐老師S.N. Goenka所教的The Art of Living及The Art of Dying(由William Hart所著)是她修習瑜伽的同時所讀的作品:「The Art of Dying講全世界臨終的人是怎樣的面對死亡。若你不知道死亡,又怎明白生命?這本書教你以內觀靜坐的方式面對自己,讓你不再對死亡存有恐懼。」

人在旅途,總有種種不可預測之因素,但鄒頌華相信旅遊亦是一種友愛的表現。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便記載了二十六個不一樣的旅遊故事,記下這些旅人跟他人碰撞期間所發生的美好事。「我自己也有不少這樣的經驗,曾試過錯過尾班車,但總有人在恰好的時候伸出援手,讓我在他家裏過夜。」鄒頌華認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更為熱情,更樂於為陌生人表示善意。無論在香港,或是遠在幾千里外的異地;是活生生卻被忽視的,還是已經逝去亦被忘記的,鄒頌華所關注的是一個個帶故事的生命。正因為人們,才有地方,才有不會完結的旅途。

【神怪書無底線讀得暢快】

大多數人的減壓書會是漫畫或輕小說,但鄒頌華的減壓書則是來自日本的神怪書。「日本是一個孕育許多鬼神傳說的國家。我相信這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強大想像力,也源於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她愛看江戶川亂步的小說,最愛《人間椅子》——主角因迷戀一個女作家,做了一張椅子,把自己充塞在裏面,送給女作家;《鏡地獄》講一個自戀到無可救藥的人,把自己困在鏡子裏的故事。「日本許多神怪小說都很天馬行空,是沒有道德底線的!所以讀得很暢快。」鄒頌華笑說。

【書架冷知識﹕早期旅遊文學遠溯至二世紀】

早期的遊記或旅遊文學可遠溯至公元後兩世紀,比如說由希臘地理學家Pausanias所著、一共有十本的Description of Greece,或安德魯斯的詩人Ibn Jubayr記下他到聖城麥加的朝聖之路的旅遊筆記。而最早的純為個人旅遊的旅遊記事,則是文藝復興期的詩人Petrarch所寫的旺圖山(Mount Ventoux)遊記。詩人爬上山頂,居高臨下欣賞美景,並以此比喻他自己的道德修行進程。

■Profile

鄒頌華

旅遊作家,為Lonely Planet香港版、台灣版及中國版的作者,也是「活現香港」創辦人之一。另著有《從絲路的盡頭,開始》。

文:吳世寧

編輯﹕王芷倫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75
積分 : 933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Empty 回復: 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發表  Harrison 2015-01-15, 11:27

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13VV001_鄒頌華 墳場撿拾本土故事  13VV010_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75
積分 : 933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