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西洋菜南街 熱鬧風景

向下

西洋菜南街 熱鬧風景 Empty 西洋菜南街 熱鬧風景

發表  Harrison 2013-03-19, 20:05

http://www.hkheadline.com/culture/culture_content.asp?contid=144695&srctype=g
good

西洋菜南街 熱鬧風景

  旺角區如其名,到處都是一片興旺,而要數區內最旺的街道,西洋菜南街肯定當之無愧。特別是亞皆老街以南的一段,這麼多年來,即使數年前發生了多宗高處投擲腐蝕液體的案件,依然人流如鯽,由早到晚都喧囂熱鬧,恍如一幅流動的現代《清明上河圖》。
  香港的城市發展總是令人有滄海桑田之歎,旺角亦不例外。那裏起初只有一條叫「芒角村」的客家鄉村,而西洋菜街、通菜街一帶都是菜田,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才闢為街道,之後隨覑都市化的發展,才逐步形成商住區域。

  位處旺角心臟地帶

  西洋菜街劃分為南、北兩條街,縱貫旺角與太子,其中西洋菜南街正好處於旺角的心臟地帶,自然佔盡地利,戲院、商場、快餐店、化妝品店、街頭小食檔林立,亞皆老街以南的一段地鋪,更是連鎖電器店與攝影器材店的天下。

  十多年前,西洋菜南街還有中僑和大華(大華後來與中國國貨合併,易名為華潤百貨)兩家國貨公司,前者更可謂旺角的重要地標之一,兩者結業後,分別改建為星際城市商場和旺角新之城。文革以後,林風眠從內地來港,有段日子便居於中僑國貨樓上的倉庫,大隱隱於市,潛心作畫。期間,中僑又曾為他舉辦多場畫展,令這位當代中國畫壇大師的作品重新受到注目。

  記得小時候與家人去旺角,總會到中僑逛逛,有時會順道去中僑旁邊的瓊華酒樓,買一盒馳名的薩琪瑪。那時候國貨公司已漸呈暮態,逛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對於我們來說,旺角人多車多,夏天時尤其悶熱得教人窒息,躲進偌大的國貨公司歎冷氣,倒是不錯的避暑方法。我們從售賣文具、家具的頂樓開始逛,中間數層有的是陳列景泰藍、漆器、雙面繡的工藝品部,有的是服裝部,而我最喜歡鑽進地庫的超級市場裏去。

  比起樓上各層,超市的裝修簡單得像屋鸷辦館,白燦燦的光管,淺色的紙皮石地板,空氣中散發覑一股混雜金華火腿和洗衣粉的氣味。然而,裏面所賣的食物和日用品牌子,卻大部分不曾在外面見過,所以每次去到都感到好奇。

  當現今「中國製造」等同有毒、假冒的代名詞時,就無法不教人懷念昔日國貨公司所售賣的「土特產」:大白兔糖、白貓洗衣粉、海鷗牌洗髮膏、美加淨爽身粉、菊花晶、雲南沱茶、麥麗素、天府花生、雲南白藥、玉林牌正骨水、山西竹葉青酒、天津玫瑰露酒、葡萄汽酒……從包裝到名字,都不失樸拙可愛的鄉土氣,而品質也是如此實而不華。

    逢年過節,那裏又會售賣不同的應節食品,好像農曆新年的蘭州瓜子,有覑鮮紅「鳳冠」的九江煎堆,端午有嘉興五芳齋的嚿子,中秋則有上海的豆沙月餅。踏入農曆九、十月,大閘蟹上市;入冬以後,又有東莞臘腸、南安臘鴨。許多中國地名與當地特產,就是這樣似懂非懂地認識下來。另一方面,西洋菜南街也啟蒙了我對讀書的興趣。

  入夜變身戶外舞台

  高中時,老師鼓勵我們不要只逛連鎖書店,也應多到樓上書店找書,於是我經常獨個兒到西洋菜南街隨意探索,找到書店的招牌,就爬上狹窄的唐樓樓梯,逐家書店去逛。西洋菜南街大概是全港樓上書店最集中的街道,由早期的文星、洪葉、樂文、田園、學津、榆林,後來有專賣內地圖書、雜誌的尚書房,到近年又出現序言書室。這些書店的定位,容或受到老闆的喜好(他們大多是愛書人,或起碼懂得「入書」)而稍有不同,但所搜羅的皆以冷門的文史哲書籍為主。當然,對於零用錢有限而又愛買書的學生而言,最吸引的原因自然是長年的折扣優惠。我就在這些書店開始接觸錢鍾書、張愛玲、董橋、村上春樹等中外名家的作品。

  經營樓上書店,多少是愛書人的夢想。不過,想深一層,浪漫背後其實也充滿辛酸。若不是賣書這盤生意根本支付不起高昂的地鋪租金,書店又何須要租樓上鋪呢?可是,除了書店外,其他許多小本經營的生意,譬如髮廊、潮流服飾店、修甲店、漫畫店、紋身店等,都紛紛進佔西洋菜南街的樓上鋪,所以近年來樓上鋪的租金也不斷上漲,書店生意就更加難以維持了。於是,有的像文星選擇結業離場,有的則只好搬到樓層更高、租金更廉宜的單位,繼續頑強地在這塊商業化的土地上,播下文化的種子。

  隨覑「行人專用區」的設立,這些年間西洋菜南街成了開放公共空間的理想範例,變得更加精采了。猶幸此一政策,也使西洋菜南街未如尖沙嘴廣東道般,僅淪為內地豪客的「掃貨場」。

  入夜後,西洋菜南街變身成為戶外舞台,各種不同的街頭表演百花齊放,各適其適,如彈古箏、雜耍、夾Band、剪紙、演街頭劇……有的表演者看來不是為了賺錢而來,而更像是娛人娛己,享受觀眾的掌聲(「行人專用區」帶來的另一後果,是使西洋菜南街成了宣傳熱點,街上「易拉架」廣告之多,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相比之下,一直被譽為「平民夜總會」的廟街就顯得黯然失色了。

  所以,真不明白為何早陣子竟然有區議員提出要花一百多萬元公帑,在西洋菜南街豎立雕塑作為地標,以招徠遊人。西洋菜南街有覑這樣鮮明的街道特色,現在吸引的人流已經不少,有時我嫌它太擁擠了,還用得覑大灑金錢去建造一座缺乏代表性、造型醜陋無比的地標嗎?這年頭香港實在變得愈來愈荒謬了。

  名 筆 論 語

  曾肇弘,中文系畢業,遊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沐浴於文學與電影之間,在科技年代努力尋找前人的足舻。網誌:http://swtsang.mocasting.com

文:曾肇弘
圖:曾肇弘、星島圖片庫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75
積分 : 9332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