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向下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Empty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發表  Harrison 2012-02-06, 12:28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2/06/BK1202060001.htm
study

有些書單靠選題就已贏了一半,《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世界中心的貧民區︰香港的重慶大廈)就是如此。作者麥高登(Gordon Mathews)為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花了四年時間每周留宿重慶大廈,結識各式人等,尤其從非洲和南亞來港經銷內地的廉價手機和專門來打工者,又越洋追蹤水貨手機貿易和尋求政治庇護者的家鄉,以眾多故事聚焦香港交織出「低檔全球化」(low-end globalization)所揭示的隱形世界。 ■文:洪磬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Ot0206a1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78
積分 : 9335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Empty 回復: 陰暗禮讚─今日世界如何把握

發表  Harrison 2012-02-06, 12:29

以個別建築物為研究對象本就罕有,捕捉到比一般機構,如公司或部落,更開放而互動濃度又足夠的社會活動就更難──當然重慶大廈的神秘形象、異國風情也居功至偉,其草根味更與全球化想像互相碰撞,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本書很恰當地走可讀性高的「人種誌記述」(ethnographic account)路線,以混跡其中的行動式體驗來代替理論框架,用生動記述代替分析,寫來清晰而不失層次,捉鹿脫角,在公共領略發揮了人類學的長處。
獨特的生態系統

 人類學自稱「科學中最人文,人文中最科學」,描述與觀察與框架分析互相滲透。本書先從地、人、貨、法律等方面描述多樣性,同時很快就進入其間的連繫,最後才在「將來」一章簡明地引用理論,總結重慶大廈的符號意義、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以及在全球經濟的影響等,以之注入低檔全球化的理論。
 於是書中的無數個案,個別之餘也與其他人和事層層相關,一路讀來,除了見識了色彩斑駁的所謂「眾生相」,大廈中流動而行之有效的模式也開始浮現。例如華裔東主、南亞食肆經理、東非非法散工、巴基斯坦水貨客、歐洲遊客、港人食客、菲籍流鶯等,各有前因,卻不約而同各安其位:東主明白薄利多銷是最佳策略,經理唯才是用,黑市待遇已比散工老家好得多,商人自求多福願賭服輸,富國遊客嚮往神秘氛圍,港人追求風味……所有這些,共同構成高流量、中可靠度、低檔次、低規管的生態系統。甚至宗教和政治問題都因為其經濟體的穩定力量而得以擺平,保持一種「灰色秩序」—因為翻版、水貨、黑工、逾期居留等違法行為,自發產生但求不驚動官府的「朋輩壓力」,連黑社會也混不進去。
 出於過客心態,千絲萬縷的關係並非以個體為單位,而是曖昧的、平面而可變的身份;今天的重慶大廈光猛企理,氣氛不再恐怖,人們仍相當願意交談,但生意數目分明,甚至商業信譽關係也有程度之分,視乎瞬息萬變的行情;親疏之間的廣闊層次,介乎香港華人的村落心理和世界大都會之間。
 這生態系統之所以成立,出於很多無形的外圍因素,因此重慶作為香港中心的飛地(enclave),是以相對性而非一致性來參與其中的。借《波希米亞生活場景》中的形容,重慶大廈南面是比在港待遇更甚的貧窮、政治迫害或仇殺,北邊是內地平貨的商機,東面是香港政府的有限度容忍,西邊則是新自由主義帶來的利基。
 這些外圍因素不但消極地將人們帶來香港,也積極地塑造他們的具體互動、或不互動的潛規則。例如故鄉情況惡劣不單令能夠來到香港的人逆來順受,也無形中選拔了其中較有條件和能力者;國際經濟水平和國內背境,令他們既在香港有相對的價格優勢,回到故鄉又能經商。另外港府既有寬鬆的簽證政策,又廉潔而有威望,產生上述內部自我監管的文化。

從一棵樹看見森林

 本書的主軸就是新自由主義底下的變奏;其實全球化因低檔而隱形的一面猶如天文學上的暗物質(dark matter),已知技術無法直接探測卻佔宇宙大部分質量,不單自有規律,影響力也不低於佔據主流視線的跨國企業,只是如何認知的問題而已。

 所有社會科學皆以有限的理論追逐無限的現實,無形中忽略了絕大部分材料,在斑斕的現象中尤為明顯,因此香港文化學者阿巴斯有「reverse hallucination」(視而不見)一詞;而一種策略則是「反向的視而不見」,假設可研究的材料只冰山一角,而理論則退居材料的瑣碎、原始位置以待現實整理,而暗縫中的瑣事則當大趨勢處理──其實即如佛洛伊德處理潛意識。

 人種誌記述以觀察者深入現象進行,從見樹不見林開始,進而穿插林間,多角度觀察,不斷逆反既有想像,進而感知森林的風土地形,累積層次,達至自圓其說的體系,從一棵樹看見森林,從不需抽離俯視,較貼近「真實」。
 
這本質上就有保守和浪漫化對象的傾向,異國風情以至變節(gone native)久受譏笑,於此作者很自覺沒有美化重慶大廈的新形象,反而強調沒有世界大同,是容忍多於接受異已;是現實所迫或至少經濟誘因多於超越文化局限;是權宜地消費「全球文化市場」多於有意地創造新的普世文化。這樣的材料呈現,教人必需與題材水乳交融,要「化」。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78
積分 : 9335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