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廁探舊史

向下

廁探舊史 Empty 廁探舊史

發表  Harrison 2013-06-19, 17: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30518/18263297

:seesee:廁探舊史 22155654

政府去年擬定在太平山街至般咸道一段磅巷興建扶手電梯,令逾百年歷史的公共浴廁面臨拆卸。雖然很多公廁現已重建,一座座粉紅色建築物卻毫無味道。然而,當中有港人經歷過的鼠疫、種族和階級歧視,當然還有一堆充斥氣味和回憶的舊史。
記者:陳芷慧
攝影:黃子偉、陳永威、蔡家輝、劉永發
模特兒:Paris& Kazef@Pure Models
廁探舊史 Fe108莊玉惜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研究人員

樓宇及公眾滋擾條例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香港七至八成的華人都是從國內南來搵食的男人,家眷仍在鄉下。當時華人男子大多從事低下層職業,一齊屈住籠屋等地方,衞生情況惡劣。由1842至1850年間,香港發生多次瘟疫,令英政府提心吊膽。《殖民地醫官報告》中提及:「太平山區狀甚可怖,處處是發臭的池塘,本地華人聚居之地,急需設立大量公廁及垃圾站……沒有比在後巷乾涸了的大量糞便所散發的氣味,更令人惡心。」於是,政府在1856年訂立《樓宇及公眾滋擾條例》,列明新建或重建樓宇不興建廁所均屬違法,而工務司可以在合適地點興建廁所。
莊玉惜表示:「這條條例根本有問題。政府只是可以,而非必須興建公廁。當時很多市民都反對,英政府對這群華人根本不多理會,直至1894年發生鼠疫。當時政府只興建少量公廁,然後公開投標找人負責清理糞便,而非清潔廁所。更重要是,中標者沒有薪酬,還要給政府牌照費,每個廁格六毫,中標者賣糞得來的利錢就當成報酬。」

廁探舊史 Fe105■1869年市民向政府申請清理糞便的標書。
興建第一個女公廁
由1856至80年差不多三十年,政府只在維多利亞城興建了25個公廁。而1880年政府終於在灣仔船街興建第一個女公廁。
莊玉惜:「1882年英國衞生專家查維克來港調查,認為香港公廁衞生情況惡劣,必須改善通風及排污等設施。他於是向政府建議設立衞生檢疫制度和新建築物條例,可惜政府未有任何回應。至於1880年並非政府主動興建女廁,而是當時客家族群是女性出來做苦力養家,有需要而向政府提出。」

廁探舊史 Fe104■第一個地底公廁於1898年興建於歌賦街44號,即是庇利羅士女校的操場下面。
通過第一條公廁條例
很多人都記得香港發生最嚴重的瘟疫,就是1894年的鼠疫,短短一年間便奪去二千五百人的性命。當時有報告指男性死亡人數比女性高,而且「夜香佬」死亡率甚高,政府才發現公廁環境惡劣,加速疫症傳播。於是政府在1897年通過第一次公廁條例,訂明公廁規格。1898年,第一個地底公廁誕生,原址是歌賦街44號,現在庇利羅士中學操場的地底。

進化前:歧視華人
其實當時洋人和有錢人根本不會上公廁,公廁只是為華人,尤其是苦力而設,所以當時公廁俗稱「咕喱公廁」。港英政府主要收益來自售賣地皮,又怎會讓臭氣沖天的公廁影響利益?莊玉惜:「再說,當時的洋人根本不想低下階層的華人在他們的活動地區出現。百多年前雪廠街,美國領事館、影樓等等都在這裏,當政府有意在這裏興建公廁的時候,大地主們紛紛抗議,就連當時社會有名的大慈善家庇利羅士都反對。」



廁探舊史 Fe103
■1900年代第二街與西邊街興建地下公廁,及至1924年重建。現在地下公廁已經填平,浴室仍然開放使用。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31
■1904年政府於磅巷興建第一個分別設有男、女、兒童的公共浴廁。使用人次一年曾達17萬人。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15
■經過皇后大道西雀仔橋地下,石屎牆上的原來是1911年地下公廁的透氣窗。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16
■1913年建於鴨巴甸街的地下公廁,現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10
■砵甸乍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於1914年興建地下公廁。圖中正有人從廁所裏出來(箭嘴)。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17
■1920年的干諾道中,相中正方形建築物(箭嘴)正是當時的公廁。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8■位於中環街市內的舊型獨立式蹲廁,屬早期的沖水式公廁。
進化後:有水沖廁
1940年代初,市政局為提升公廁水準,計劃把當時的公廁改造成可以沖廁的水廁,還立例訂立全港酒樓茶室均需在1941年6月或以前興建水廁。但當時因為下水道不足,一眾商家聯名反對。幸港府接納他們的訴求,大規模興建水道。戰後初期的公廁都是使用水槽式設計,末端廁格設有沖廁水箱。不過,沖廁不能由使用者控制,不能即時沖走,衞生情況依然惡劣。
而舊式旱廁也顯得不合時宜。前區域市政局於九十年代開始,把附近設有下水道的旱廁改建成為沖水式廁所。至於附近沒有下水道的公廁,於96年後亦從外國引入真空廁系統,現代公廁從此進化完成。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9
■最初廁所的設計全為旱廁,沒有下水道沖廁。直至1990年代開始,前區域市政局才逐步將旱廁改為沖水式廁所。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5
■位於白石角海濱長廊中間的公廁按新定的標準,除外貌講求建築藝術特色,亦加入綠化元素。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6
■廁所採用自然通風及自然光系統。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全港公廁檢閱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2
最細公廁:
■麥當勞道地下男廁,只有兩個尿廁。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3
最大公廁:
■油麻地街市街公廁,改建前設有60個廁格。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24
最新設計:
■白石角創新路公廁按新釐定標準設計,傾斜的上蓋形成一個富有動感的空間。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32
最清潔:
■淺水灣泳灘公廁於2006年被評為最佳公廁。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30
最古怪:
■位於金巴利道的三角公廁,專為司機們而設。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134
最古色古香:
■位於林村的放馬莆公廁以中國庭園為設計風格,廁內種滿蘭花。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Art_end[/color]


[/font][/color]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60
積分 : 9317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廁探舊史 Empty 回復: 廁探舊史

發表  Harrison 2013-06-19, 17:4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30518/18263325

當名牌店舖的分佈比公廁更平均,在一式一樣的大商場,名店不再是焦點,廁所卻成為程咬金,從走火通道走向前舖,告訴你豪華裝潢背後要講人性、談藝術,去洗手間不再單是解決生理需要,是生活的體驗,像走過一個旅程。
記者:陳芷慧
攝影:潘志恆、劉永發、蔡家輝
講求通用性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全港各大商場的店舖幾乎一式一樣,除了希慎廣場多了一間誠品書店,最大分別就是廁所大不同。「你想客人喺商場留得耐啲,咁廁所一定唔可以馬虎。人有三急,廁所唔合格,顧客都即刻走去另一個商場解決。」希慎建築設計及項目總監LK說。換言之,廁所的設計定必以人為本。「蓮花洗手盆曾拿往日本通用設計比賽。日本人提出任何產品設計通用概念,意思係任何人士都適用。所以我們設計利園二期洗手盆時,在L形有限格局中嵌上花形的洗手盆,既省空間,又能配合花花牆身,在實際用途上花瓣高低更是適合大人細路一齊洗手。」所以,一個設計出色的廁所,有賴創作者的仔細觀察和細心。

廁探舊史 Fe202
最華麗:
■廁所內設有化妝台。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08
■廁所地方寬敞,放置一張沙發,感覺更豪華。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06
最貼心:
■化妝鏡子沒有往常洗手盆之隔,讓女士們可以近距離照鏡。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港人假豪華
在Google搜索豪華廁所,再一次憶起金至尊那座全金馬桶。不過,香港人對於豪華的概念,其實簡單純真得多。「對香港人來說,有空間感就已經係豪華,因為空間對於香港嚟講係一個奢侈品,利園一期廁所夠闊落可以放一張歐陸式沙發,其實唔會有好多人用,但將一件平日喺廁所唔常見嘅家具放喺度,就已經營造到豪華氣氛。」LK笑言。事實上,看見廁所門外放置一個女性身體雕塑,還以為能在當中發掘性別學的論點,誰知只是一件營造氣氛的工具。LK續言:「我哋廁所參照外國常見的island tab,喺廁所中間放置大圓形洗手盆,比一般獨立洗手盆慳位得多。其實應該冇人會聯想到,但營造一種氛圍就足夠。」

廁探舊史 Fe214最時尚:
■女性伊甸園區的廁所中央放置大圓洗手盆,以切片青蘋果作為設計概念,呼應伊甸園的主題同時又配合商場年輕的格調。

貼心變遷就
文明的社會會看見座廁,但是,環保社會不會看見抹手紙的蹤影,LK認為香港人還要進步。在高級餐廳或酒店都有服務員在人客洗手後貼心地遞上熱毛巾。不過,在人流多的商場廁所裏,沒可能做到。「所以新式商場都會喺每一個洗手盆上放置抹手紙,唔會再好似以前咁洗完手,一路滴水走到盡頭的吹風機上。其實吹風機都唔環保,點解香港人唔帶手巾仔呢?我覺得環保意識可以由商場廁所設計開始,由我哋主動提出呢個環保的提醒,呢個就係精心設計廁所可以做到嘅力量。」LK分享。

MTR商場廁:第三空間
香港寸金尺土,一般商場廁所都放在走道盡頭。不過,作為現代人,如何將生理需要提升成生活品味?港鐵旗下商場就將藝術與廁所結合優化,把商場打造成第三空間。廁所不再躲在走火通道,而是店舖之間一個開揚休息站,圓方商場廁所門外的糖果、擦鞋機等設施還是其次,最重要是洗手間內的藝術品是有心思地配合時節、商場不同區域的風格,請來音樂人在不同季節選擇廁所內播放的音樂。正如佛洛伊德所言,藝術是人類慾望的昇華,Art in Washroom恰好能改變人類「廁所是禁忌」的封閉思想。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e226
最藝術:
■放置在女廁內的藝術作品。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18
■幾乎每一間廁所都設有等候區,讓男士等候另一半。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25
■商場殘廁新增熱力感應器,方便殘障人士。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全港靚廁檢閱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27
最創新:太古廣場 
廣場L1樓層的廁所門沒有螺栓,而是木材本身的彎曲,木材的妙用令用家眼界大開,設計同時配合商場設計。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31
最蚊型:1881 Heritage 
男女廁都只有一個廁格,但勝在五臟俱全。到廁所前必先經過一條時光隧道,藉此認識商場前身、水警總部的歷史,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經驗。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32
最消費:K11 
商場一般廁所走黑白灰時尚型格路線,惟獨B1層的洗手間不設於走火通道,重點是廁內推銷商場有售的天然皂液,顧客連去洗手間都受到廣告強暴。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28
最稀少:The One 
L5至L10,六層只有L7有一個男廁,人有三急都幾麻煩,而通往廁所的大門與牆身融合,大大降低廁所的存在感,觀念猶如十九世紀初的地底公廁。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05
最型格:禮頓中心 
位於地庫的廁所依然入型入格,罕有地在黑灰的主調中配搭燈紅色的紙皮石,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Fe212
最和風:SOGO CLUB 
崇光百貨一般層數的廁所沒有特別設計,但若要揀最舒適的廁所,必是SOGO CLUB書店的廁所,以百葉簾、石洗手盆配合日本書店的和風。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Art_end[/color]
[/font][/color]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60
積分 : 9317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廁探舊史 Empty 回復: 廁探舊史

發表  Harrison 2013-06-19, 17: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30518/18263252

莫說早期的香港公廁都建在地底,以免影響市容。在古時的中西社會,對廁所更是隻字不提,更不會出現在當時的所謂高尚藝術中。人,對自我生理需求的厭惡,將廁所當成禁忌,這種人類的無知,正正讓藝術家作為思想反動的出發點。杜尚的《泉》,便提醒我們在廁塔上的確不同凡響。
記者:陳芷慧
攝影:潘志恆、陳永威
性美學:裸露不能在廁塔上
煙氣氤氳,她從浴池裏上來,把一頭又長又曲的金髮撥向前方,水珠在光滑的皮膚上流動。如此一幅仙女下凡的情景,在13至14世紀時已在畫家的筆下成為性美學。奇怪是,為甚麼裸露只在浴室,從不在廁塔上發生?「經典油畫時期根本沒有廁所的概念。畫像從來只是貴族的專屬,廁所被視為不雅、禁忌,怎能在藝術品出現?但是,浴室卻不同。其實,性美學最初只是畫家們滿足自我性慾、窺探慾望的美化手段。在廁所裏畫裸女,是明顯低俗的偷窺行為,但是,在浴室裏看見裸女,事情則變得合理化。」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梁美萍解述。
既然廁所在傳統西方藝術作品中是一個禁忌,因此,對「藝術是美好的理想主義」進行的思想革命,都要在廁所上開始,想不到,這個反動要等到1917年杜尚的《泉》。一個尿廁,簽上一個假名,寄往美國現代藝術家的獨立藝術家協會,可惜仍被拒絕,作品直至二十年後杜尚臨終才公開。《泉》這作品,就是要對傳統藝術觀念作出反動,提出藝術其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情,藝術作品的價值正是由觀眾如何解讀而定,正如藝術其實是一個尿廁,每人都需要,每人都能接觸,這種新思潮是1958年以後才獲西方藝術界所關注。這種常用而不常談的生活用品,卻為一群前衞的藝術家們提供一個空間發揮,讓他們表達對生活的反思。自從《泉》以後,亦有不少以廁所為題的代表作,表達對既有社會價值觀的反動,如1966年藝術家Claes Oldenburg的作品Soft Toilet,採用軟膠縫製一個軟廁所,他解釋:「這件作品是要打亂人固有的期望,你說廁所應是硬的,卻可以是軟身。」



廁探舊史 E45
■梁美萍博士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6
■1917年杜尚的作品《泉》。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2
膠廁所:
■Claes Oldenburg的作品「Soft Toilet」系列,創於1966年。採用軟膠縫製一個軟廁所,衝擊大眾固有對廁所的認知。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3
紙廁所:
■「Soft Toilet」另一個作品,整個廁所都是用紙做。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4
廁紙筒:
■Sakir Gokcebag創作的雕花廁紙筒,衝擊大眾對廁所不雅的觀念。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7廁所樹:
■06年Dennis Oppenheim在布拉格展示Aerial Water Closets城市裝置藝術。城市中長出來的樹,不是花,而是廁所,諷刺城市化帶來的污染,破壞布拉格的自然風情。

廁所:對城市的控訴
公廁是社會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象徵,很自然地亦成為藝術家借來諷刺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公廁,一個公共空間,一但有人使用時,就會變成一個暫時私人的地方,公共與私人在一個小廁格中變成一個矛盾,一門之隔就是兩個領域的灰色地帶。公共、私人如何定義?誰來定義?2004年一名德國藝術家創作了Don't Miss A Sec,在藝術展覽裏放置一個玻璃公廁,但特製玻璃,外面人看不到廁所內光景,但如廁中的人就能同時看到外面的遊人,不會錯過任何一秒,更深層意義就是將公共與私人空間進一步模糊,帶出「to see and be seen」的疑問。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8
廁所開飯
■俄羅斯藝術家Ilya Kabakov作品The Soviet Toilet and the Palace of Utopias,作者兒時住在學校的雜物房,被學校驅趕被迫在廁所留宿。作者在作品中將飯桌放在公廁,諷刺社會制度。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9
透明廁所:
■德國藝術家於04年創作的藝術品Don't Miss A Sec,放於倫敦Tate Modern Museum外,讓如廁人士同時能觀賞外面的情況,同時帶出凝視和被凝視的問題。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10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13■林健雄
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

廁所的恐懼?
無論中西方電影,幾乎每齣驚慄片都出現廁所場景。有心理學家分析,廁所在人的潛意識當中,是一種慾望的宣洩。因此夢到在公廁中被人打擾,代表私隱被侵犯;頻頻夢見去廁所,意味慾望無法滿足。哪為甚麼如廁這種生理上的需求,總被塑造成驚險的經歷?

蘋:記者 林:林健雄
蘋:為何廁所經常是驚慄片的場景之一?
林:首先,特別對於亞洲人來說,廁所被視為不潔,而且多水屬陰性地方,在風水學上及人的想像中,自然聯想到鬼魂。在電影中要製造恐懼感,就要在熟悉的地方見到不熟悉的東西,恐懼感就出來了。
蘋:但西方人沒有陰陽的概念,那又如何解釋他們對廁所的恐懼?
林:第一,廁所是既在一個公共又是一個私人的空間。很多人晚上不會害怕在睡房裏,卻怕走進廁所,因為睡房未算是一個最私密的地方。相反,如廁或洗澡時,都是一個人最放鬆、沒有防備的情況,在電影世界中,廁所順理成章成為讓主角疏導情感的地方,同時間鋪排一個驚嚇位。
蘋:尤其在公廁,好像把自己關在一個私人地方,卻沒有安全感。
林:公廁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每一格廁格裏有沒有人,這種不肯定性和鬼魂一樣,當人對事物存在不肯定性,自然產生恐懼。



[/color][/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11
■96年英國電影《迷幻列車》,主角鑽入蘇格蘭最骯髒的馬桶裏,然後到達一個美麗的世界,廁所正好象徵社會最黑暗的角落。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廁探舊史 E412
■《侏羅紀公園》其中一幕,角色誤以為在廁所可以安全地享受個人時光,怎料暴龍就在眼前。
[color][font][url][/url][/font][/color]
[color][font][color]
蘋:為何人對鏡子也充滿恐懼?
林:這亦是導演經常在廁所取景的原因,因為鏡可以製造恐懼感。正常的東西,或者是中國風水學中提及陽間的東西都是可以直視,只是陰間的事物不能,於是要透過鏡中的幻象反映出來,而幻象永遠給人負面的感覺。
蘋:電影中怎樣用廁所作為一個象徵?
林:經常有人提及第一套出現廁所的電影是希治閣的《觸目驚心》,但其實導演只是希望將廁所搬上銀幕,令觀眾譁然,可惜片商最後要求電影中不能看見刀插入女主角心口,於是透過浴簾上的影子交代案發經過。
至於後期很多電影中,廁所都是骯髒,用以諷刺社會制度。最經典的是《迷幻列車》,主角的吸毒者鑽入蘇格蘭最骯髒的馬桶裏,然後到達一個美麗的世界,廁所正好象徵社會最黑暗的角落。另外,亦告訴觀眾,人在私密的廁所裏可以很醜陋,但出來後,又可以全新面目示人,你所見到的並非完全真實的一面。 廁探舊史 Art_end

[/color][/font][/color]
Harrison
Harrison

文章數 : 7860
積分 : 9317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2-01-2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